您现在的位置:唐山钢铁网-唐山天程网络货运平台>> >>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等待“默契”

数据真的很好糟糕,就在前几天的《地平线》里,我们分析的还是糟糕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尤其是其中的房地产投资的数据。具体说,就是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创2002年以来最低,而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7%,增速为20098月以来最低。

然后,又看到的是让人惊讶的信贷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2731亿元,环比下降达86%,已是自200810月以来最低的月度总额,环比下降达86%

投资不给力是房地产拖了后腿,而贷款的意外大幅放缓,也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压低了对新贷款的需求

我们又看到了房价的最新数据,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创十年最大环比跌幅,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均比6月份均有所增加,达到64个和65个,其中尤其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在7月份房价全面下跌。

房地产要怎么走?在818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地产龙头万科的总裁郁亮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还看不到会否引发楼市新一轮反弹,现在的市场上是过去长期积累的库存问题,市场调整还需持续一段时间,不是政策放松就能够改变的,房地产行业不可能通过政策放松马上形成量价齐升的局面,当下也不应该出现。

万科自然希望这次市场化的政府调控转向能够坚持,这个调整让这个市场洗洗更健康,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增加将会利好这些大房企。万科可以这么想,但政府就不能这么想了,因为万科你一家,再加上招保万金几家,大房企并不能保住整个市场下滑过程中损失掉的投资额。房价不能救,楼市不能救,可投资还得要保住,怎么办?

如果楼市这个样子,信贷也这个样子,那么今年7.5%GDP增长目标用什么来顶住?有人说改革就行,我说这是没谱的事情,改革从来都不会是短期见效的东西,改革利好的是长期,反而利空的正好是短期。改革没错,但是说改革就能保住今年的7.5就错了。

怎么办?市场丢掉的那部分投资怎么找?我们看到政府还是心里门儿清地在想辙呢。比如说,今年以来微刺激一直都在仰仗的棚户区改造,现在就有了新的说法和做法,就是把伸出去的手指收回来,捏成一个拳头重拳往一个地方打,这个地方就是东北,住建部新部长陈政高的棚改大本营。

根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针对棚户区改造提出,2014年东北地区开工改造70万套,力争再用2-3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计划。

为了保证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需求,《意见》更是详细地列举了支持办法,更好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棚户区改造,鼓励开发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今年安排信贷规模600亿元左右,确保列入改造计划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不过,仅仅是这些当然不够。虽然绝大多数人不同意,但还是有小部分人发出了应该在货币政策上适时降准和降息的声音。我选取了两个人的观点来解读,一个是机构人士,他讲话你可能会以为有利益所在,还有一个是发改委的研究人士,半官方,他讲话就会有人从中去寻觅政策变化的迹象,虽然不一定很准。

一个人是瑞穗证劵的沈建光,他写了篇文章叫做《中国房地产市场尚难言悲观》,话虽如此,但是文中他还是支持房地产的正常调整:过去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主导城市扩张确实带来了明显的资源错配,最起码在一些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房屋供应过量的问题……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迎来了一个趋势性的最起码是短期趋势性的拐点。

不过话锋一转,他又坚持认为政府对经济和房地产下降的容忍度是不高的。就货币政策而言,不认为降低准备金率是一个全面放松的信号,20%的准备金率实在太高,高到没有必要,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甚至利率,完全是在定向调整或微刺激的范围内

另一个人是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陈东琪 ,他也和沈建光一样支持调整,虽然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中国经济,但目前的回落也是对以往太超前发展的一个自我修复和调节,中国房地产需要经历一个时间可能不短的去泡沫化进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那将是很危险的,中国需要一个正常的房地产市场

但也和沈建光一样的是,陈也支持降准和降息的必要,建议货币政策宜适时调整为稳健偏松,其中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都是降息和降准的时间窗口

你看明白了没有?先说楼市不能救也不用救,然后再说降准降息也可行,我觉得大家也真不容易,明明自己心里想的和分析的结果都是降息降准,但是就得把自己和救楼市撇开。

既然他们都这么不容易了,我们还是好好对待和思考一下他们的想法吧。我不敢猜测货币政策的走向,但是我相信一点,说不好哪一天真的降准降息,那一定宣布这不是冲楼市去的,而且大家都得承认这一点,这种舆论氛围必须有,这就叫做默契。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