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唐山钢铁网-唐山天程网络货运平台>> >>正文内容

四季度石化板块或领风骚_唐山钢铁网

三季度即将过去,近期国内A股市场逐渐走高。目前,中石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国土部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竞争出让准备工作陆续启动。就在上周末,纤维素巨头兰精集团也向赛得利集团发出了并购要约。近期,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一系列出色表现不断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红利有望到来

一直以来,在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较高的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甚至成为寡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个热词。在原来由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一些行业引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用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全民分享国有资本成长壮大的成果。

随着混合所有制逐步推进,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央企都加快推进改革。近日,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哪些企业能搭上改革的“顺风车”?中石化给出的答案是引资选择遵循“三个优先”原则,即产业投资者优先、国内投资者优先、惠及广大人民投资者优先。前不久,其全资子公司石化销售公司已与25家境内外投资机构签署协议,25家投资机构认购增资后的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通过增资扩股,中石化的销售业务将从单独的油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重组后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有望在今年10月底成立新的董事会。在11人的董事会中,中国石化占到4个,投资者和独立董事各占3个,剩余的1个名额来自中国石化职工董事。11个董事中只占到4个,这也是想增加民营资本的话语权。

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勇认为,中石化此次将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及民间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这符合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东方证券研究员赵辰和虞小波认为,随着中石化引入产业资本,将有望提高公司加油站板块的经营绩效,推动非油业务的快速发展。此次融资前,中国石化A股流通市值仅为310亿元,H股市值也仅为1600亿元,但此次融资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且参与企业皆为各行业领军企业,这极大充实了中石化的资本实力,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提高生产力是国有企业的必然出路。作为示范企业,中石化有望起到表率作用,并逐步释放改革红利。不少投资机构预计,该公司2014~201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8元、0.94元以及1.05元,维持该公司股票买入评级。

技术突破非常规油气超常发展

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129亿立方米,消费量1631亿立方米,净进口量502.1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0.8%。目前,除常规油气资源保持稳产外,积极开发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的重要一环。

当今世界,美国页岩气革命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水平井钻完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资料显示,美国页岩气产量由2005年的205.9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751.3亿立方米,复合增速达44.8%。

而随着我国在四川内江威远县打下第一口页岩气井后,水平井钻井及压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日趋成熟。资料显示,中石油集团水平井钻井数量已由2009年505口增加到2013年1620口,复合增速33.8%;其在全部钻井数量中的占比也由2009年的4.4%增加到2013年的13.5%,而完成压裂的水平井数量占比由2011年的49.4%增加到2013年的63.0%。

9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召开页岩气勘查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页岩气开发进展情况。按照国土部提供的数据,预计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对此,不少研究机构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两类公司:一类是直接从事页岩气生产的企业,如中国石化等;另一类是具备页岩气开采的技术服务公司,如通源石油等。

海通证券研究员邓勇认为,作为央企改革排头兵,中国石化涪陵区块年底将形成6.8亿立方米产能,计划2017年底前形成100亿立方米产能。随着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产量快速增加,预计每立方米盈利在0.6元左右。同时,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也对公司业绩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

目前,随着钻井、压裂业务快速发展,通源石油已具备水平井钻井、压裂、快钻桥塞等多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核心技术。未来在国内页岩气商业开发取得突破的情况下,该公司页岩气钻井技术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此外,随着该公司定向增发方案有序推进,并实施国际化战略,该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预计其2014~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元、0.38元。

产业并购黏胶行业企稳复苏

上周末,全球最大人造纤维素纤维生产商奥地利兰精集团下属黏胶企业PacificViscose向在香港上市的赛得利控股发出了一份关于黏胶短纤业务的并购意向书。目前,双方正在就相关资产价格及其他条款进行协商。业界分析人士预测,龙头企业率先发起的并购似乎表明黏胶行业有望走出底部。

据了解,作为全球黏胶龙头,兰精集团产能约为60万吨,而赛得利黏胶产能为36万吨。经历近几年景气下行,2010年至今,国内黏胶价格持续下跌约60%。从供给端看,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行业新增产能仅为6%左右,且2015年无新增产能,行业增速大幅回落。目前,三友化工、富丽达、赛得利、澳洋科技、山东海龙等5大黏胶企业集中度逐步增加,合计占行业53%的产能,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前不久,包括三友化工、澳洋科技在内的部分黏胶短纤企业宣布再次提价200元/吨,行业在今年9月两次提价。目前黏胶短纤厂家普遍没有销售压力,手里有订单,开工保持正常,约维持在8成,厂家的产销情况较好。同时,需求端虽受制于棉花价格,但最差的时候已逐步过去,目前最新的行业开工率已经到了85%甚至更高,在供给端新增产能稀少的背景下,明年行业开工率有望超过90%。

安信证券分析师王席鑫认为,黏胶行业底部已现,未来行业逐步复苏将是大趋势,行业标的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首推三友化工和澳洋科技,建议关注南京化纤和新乡化纤。此外,三友化工拟参股银隆新能源业务处于爆发增长阶段,三友集团国企改革有望释放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维持该公司股票买入评级。

近期,中国石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发市场关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