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还是减产?步调不一致或使煤炭行业恶化_唐山钢铁网
近日,中国的产煤大省山西发布了5年内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在煤炭的产、用、销三方面不再争夺“煤老大”。
与山西不同,进入2015年,另一个产煤大省河南,不少企业并没有通过减产来稳定市场,而是计划采取降价不减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拯救。
事实上,河南省内煤企降价更多来自省外的压力,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尚在寒冬中徘徊的煤炭市场掀起了一场场价格促销战。
限产:煤炭行业逼不得已的选择
在市场“寒冬”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在逐步迈入“控产”时代。
中国的产煤大省山西,近日发布5年内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划定煤炭产、用、销上限,不再争夺“煤老大”。
根据战略规划,到2020年,山西原煤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以内,外送量6亿吨以内,省内能源消费总量在2.6亿吨标准煤左右。
新华能源记者注意到,发展规划历来都是雄心勃勃,但此次山西祭出的发展规划却充满苍凉。
显然,在市场“寒冬”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正在踩下煤炭产量扩张的“急刹车”。而山西省想通过减产提升持续下降的煤炭价格,从而完成自救。
事实上,限产与减产已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总规划中一个必然的大趋势。
去年底,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一份文件,为防治大气污染,到2017年,仅京津冀鲁四地,煤炭消费量较2012年将减少8300万吨。今后两年,中国至少要减少煤炭消费1.6亿吨。
在市场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控产和限产似乎已是煤炭行业的逼不得已的选择。数据显示,今年1月,神华集团、中煤能源煤炭产量双双同比下降,中煤更是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
“限制超产仍旧是未来重要的治理方向之一。”广发证券分析师安鹏表示,近期经济数据仍维持低迷,煤炭行业亦延续前期的低迷,其中秦港5500大卡煤价已降至465元/吨(去年7月末最低价格为475元/吨),预计3月份-4月份工业需求难超预期,煤企销售压力仍较大。
国内限产的同时,以往强劲的煤炭进口开始急剧萎缩。数据显示,2015年前两个月,神华煤炭进口量为零,与其2014年同期60万吨的进口量相去甚远。
步调不一致或加剧煤炭行业恶化
与山西通过减产来稳定煤炭价格所不同的是另一个产煤大省--河南省。进入2015年,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河南省不少煤炭企业计划采取降价不减产的方式进行自救。
媒体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煤炭企业的去库存压力陡增,想方设法把煤炭销售出去,已经成为河南省境内各大煤企的当务之急。
在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多数煤企宁愿降价也不愿意减产。
“不是我们不想减产,如果现在所有的煤矿都减产那我们肯定也会遵照相关的约定减产。但现在的问题是,假如我们减产,别人只是口头减产而实际没有减,这不仅会造成我们市场的流失,更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压力。”河南某上市煤企高层向媒体表示。
事实上,河南省内煤企降价更多来自省外的压力。在河南省众多煤企看来,外地的煤炭企业降价潮早已开始。
媒体称,自2月起,各大煤企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其中不乏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3月份,神华集团、同煤集团、伊泰集团等大矿更是推出了优惠“叠加包”,用煤企业享受最大优惠政策后的煤价更为接近市场价。
进入2015年,此前净利润一直“跌跌不休”的煤炭企业发现,“新一年,忧伤并没有少一点”。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各大煤企纷纷亮出了“降价促销”的手段。
分析师也表示,当前大矿已不再步调一致,而是采取相互竞争方式争抢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加剧煤炭行业恶化程度。若各自为战态势为持久战,那预计后期我国效益差、煤质劣、成本高的煤企将被淘汰。
“现如今煤炭的利润大概在5到20元一吨,中小型煤矿一部分销售价低于成本线,一部分接近成本线,生存很难。”煤炭行业分析师表示,哪怕按照20元的利润来算,利润也低至一分钱一斤,比白菜利润还低。
“即使产能不再增长,也难以改变今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说,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水电、天然气等替代性能源比重增加,这些因素都将对煤炭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事实上,煤炭企业很容易进入恶性竞争,因为大多数都是地方企业,因此很难形成步调一致的协调方案。
如果业内不尽快形成一致步调,还是各自为战,更大的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有专家因此呼吁,要严格执行限产、遏制超产等政策的同时,加强煤炭主产地之间的协调,避免“控产”过程中加剧恶性竞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