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住宅将成钢铁业增长点_唐山钢铁网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为7.79亿吨,占到全球产量的48.5%,单从钢铁生产数量上看,我国钢铁产量开始位居世界钢铁产量第一的“宝座”,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但是,如果就此用“钢铁强国”来描绘我国钢铁产业现状,还为时过早。由于我国缺乏优质的铁矿石,自身依赖国外进口,这就导致钢企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缺乏议价权。长期以来,铁矿石市场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了我国钢企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制约了对我国宏观战略经济的发展。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各地得到具体执行,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加大,带来对建筑用钢需求的增加,一方面能部分化解钢企产能过剩的痼疾,同时从长久来看,还能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提供有效的途径。
战略储备不可小觑
作为工业生产的必需品,钢铁是国家的关键性资源。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钢铁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视从来没有懈怠过。
以日本为例,在建造公路时,工人会先在路基上铺陈一层厚实的优质钢板,然后灌注沥青路面。这不仅能大幅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不失为储备钢铁资源的有效手段,大量公路的建设,本就是一个大型钢铁仓库。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路面下面埋藏的钢板可以直接用于工程抢修、地震灾后建设,甚至军工生产。
除了用公路储备钢铁,在很多发达国家,“藏钢于建筑”的战略储备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有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钢结构建筑中95%的建筑用钢材得到有效回收,其中,10%经简单加工以后即可重复使用,另外85%则通过回炉等手段再次回收利用。
目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继续紧锣密鼓地推进,城镇人口刚性住房需求还将继续迎来新的增长点,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对此,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结构住宅作为建筑领域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代表,具有诸多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搭建快速、拆卸方便、绿色环保以及高回收率等。另外,由于钢结构建筑安全抗震,只需通过定期的抗腐保养,建筑寿命即可达到80年以上,因此,从未来国家战略储蓄发展角度来看,“藏钢于建筑”应该是很好的途径。
钢构建筑可充当储备库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现有废钢回收再利用率上,技术相对落后,废钢再回炉率仅不到50%。目前,随着粗钢产能的不断上升,废弃钢材的总量也在不断攀升,大量废旧钢铁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不健康的产能结构造成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认为,钢结构建筑拥有建筑生命周期长、钢材回收率高达90%的优势,一旦能大量建造,钢结构建筑具备将成为“钢材储存仓库”的潜力。
同时,如果能将钢结构建筑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大量推广钢结构建筑,这将成为一个庞大的优质钢材战略储备库。
对此,方鸿强建议,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利好环境,大量购进优质铁矿石,把它冶炼成现代化工业的血液——优质钢材,大规模应用在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新型建筑中,提升废弃钢铁回收利用率,发挥钢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优势,将是钢铁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战略路径,实现“藏钢于建筑、藏富于民”的战略多赢发展。
助力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加快,激发了新一轮住房刚性需求,为钢结构住宅推广提供了扎实基础。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钢结构住宅是未来钢铁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钢结构住宅施工具有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等特征,更利于实现“藏钢于建筑”,只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提前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完成基数积累,才能成功打造“钢铁仓库”。
我国钢结构建筑起步时间较晚。“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高于50%的钢结构建筑比例相比,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还不到10%。同时,国外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10%~30%,以中国年产7亿吨钢计算,10%就是7000万吨。但是,我国现在每年建筑用钢量才不到3000万吨。所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和产业优化的进一步深入,上游钢企与下游钢结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提升铁矿石炼钢利用率,以及废弃钢材回收再利用水平,和钢结构建筑企业一起,才能真正让“钢结构建筑成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仓库”,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