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唐山钢铁网-唐山天程网络货运平台>> >>正文内容

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_唐山钢铁网

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现在乃至将来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不过,煤炭的直接燃烧,将使我国在国际上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若要将未来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2至3摄氏度,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需要比1990年减少50%左右,只能排放104亿吨。即使发达国家承诺减排其中80%,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也需要比2005年减排36%,国际上可能留给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已经非常小,我们应及早主动应对而不是被动减排。

目前,我国正值新一轮电力建设高潮期,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3%上升至70%以上。即使如此,这一比例仍低于78%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的99%。可以说,现在兴建电厂的技术将决定2020年及以后的煤炭利用模式。错过这一时期,今后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将更为困难。

在煤炭高效利用方面,电厂目前采用的燃煤超超临界蒸汽电站,这并不是唯一重点方向。无论从技术、经济(价格)、常规污染物的脱除还是二氧化碳的减排上都有一定的先天缺陷。我认为,我国应重点发展以煤化工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即在煤燃烧之前,可以把煤焦油、挥发酚等石油焦生物质提取出来,然后再气化。气化以后,把发电和煤化工结合起来。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可以大规模发电以及制造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产生的煤气等产品有助于解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洁净能源问题,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甲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液体燃料短缺,缓解石油进口压力。目前,相关技术均已成熟,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突破,便可实现煤炭物质和能量的梯级转化和利用。而且,生产过程中富集的二氧化碳容易捕捉分离,完全消除常规燃煤污染物污染,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脱除也更经济,这是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方向。

我国现代化的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考虑分阶段减排二氧化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发展要因地、因时制宜,但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如果现在延误过渡到以煤化工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的时机,我国将显著增加将来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本,大大增加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并使得未来石油进口难以控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