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电工钢产业环境待改善_唐山钢铁网
近年来,我国电工钢生产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供大于求。作为钢铁工业的高附价值产品,电工钢的生产企业也出现了亏损或难以生存的现象。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给电工钢产业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解决我国电工钢产业环境问题显得愈发重要。
盲目上项目致产能过剩
近5年来,我国电工钢产业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的现象,电工钢产能从1978年的7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1222万吨左右。其中,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20万吨,无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102万吨。产能增长的背后是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特别是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严重过剩和一般取向电工钢产能逐渐过剩。电工钢产量和品种的快速扩大,加快了我国电工钢国产化的步伐,促进了科技进步。但是,产能过剩增加了市场负担,造成了市场供大于求等诸多问题。
2014年,全国已有冷轧电工钢生产企业约32家(不含前期停产和转型企业),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企业25家,取向电工钢12家(含双功能企业5家)。上述32家企业中,仅能生产HiB钢的只有3家,占企业总数的25%;能生产高牌号(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只有6家,占企业总数的24%;剩下的23家都是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和一般取向电工钢的企业。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盲目上项目或投机行为所致。
无序竞争致产品价值“失真”
我国电工钢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长期依赖进口和绝对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加之技术保密等因素,还没有形成一个适应产业健康发展的规范市场,存在着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相互杀价、低价进入、未经试用或产品第三方质量认证就急于投放市场的现象,企业诚信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出现了偏离。例如,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只要用户订货,均采取低价方式与对手竞争。企业之间的低价竞争,导致这个高附加值、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的钢铁“工艺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亏损或难以维持。
2014年,我国电工钢表观消费量约为837.44万吨,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0.07%。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为724.8万吨,同比下降0.5%;取向电工钢为112.64万吨,同比上升2.83%。2014年,我国电工钢实际消耗量约为700万吨(不完全统计),比表观消费量减少了约137.44万吨,下降约17%。这与国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下游行业产能过大、需求减弱有一定的关联。
目前,除高端产品还有一定缺口或需要进口外,国产电工钢均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2014年的实际产量中,一般取向电工钢为35.72万吨,约占取向电工钢产量的33%;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为589.74万吨,约占无取向电工钢产量的84%。可以看出,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国产电工钢很难满足下游行业产品升级和日趋发展的需要,也使当前市场出现了“二边倒”的格局:一是低端电工钢明显供大于求,生产企业相互杀价、血拼市场、无序竞争;二是高端电工钢不能满足订货或供不应求,取向电工钢价格持续上扬。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二边倒”的格局也很明显。2014年,我国电工钢产能利用率为66.28%,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10.46%。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能利用率为69.33%,同比下降12.28%;取向电工钢产能利用率为90.30%,同比上升12.77%。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尚在调整中,产能未完全释放。二是市场供大于求和价格持续下滑,国企减产和大多数民企先后停产或退出,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三是供需矛盾发生变化。近几年,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电力建设升温,美国、英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都在加大电网改造及电力建设的力度,对取向电工钢的需求增加。另外,日本、韩国等为避免与我国市场低价竞争和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加大了对我国以外地区的出口力度。四是武钢、宝钢、首钢加大了HiB钢的生产力度。2014年,这3家企业的HiB钢产量分别为34.28万吨、33万吨、4.5万吨,产能利用率不断释放,正在缓解市场需求矛盾。
市场乱象致企业利益受损
从非标产品的不规范使用来看,国家明文规定非标产品禁止使用,但市场依然存在违规现象:
一是“二次油片”使用存在质量隐患,不符合相关产业科技进步的要求。目前,“二次油片”销售及使用主要集中在浙江台州、河北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使用量在10万吨以上。二是热轧矽钢片和Q195冷板混合电工钢使用的现象,在华南、西南、华东等地区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福建、重庆等地区较为严重。据了解,Q195混合使用大约占当地电工钢需求的25%~30%。例如,江阴依然有3家工厂在生产普碳条料冲击硅钢市场;苏州、内蒙古赤峰的一些公司还在违规生产热轧矽钢片,销往河南、河北、天津、山东等地。
从执行产品标准来看,我国电工钢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工钢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现行标准体系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够完善、标准缺失、滞后行业发展的现象。GB/T2521标准作为电工钢产品的国家推荐性标准,下游行业采购产品过程已呈现出实物质量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趋势,而我国电工钢出口所采用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国外标准,这与我国电工钢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是制约我国成为世界电工钢强国的因素之一。在国家标准执行中,企业内控标准占主导,而国家标准成了一种“虚设”,市场普遍存在高判低、低牌号高出二到三个牌号供货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电工钢企业的生产十分被动,也不符合供需双方的利益。
多措并举适应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我国电工钢产业要从注重扩大产能的规模化发展转为注重品种提升的发展,从注重效益增长模式转为注重综合效益的增长模式,用以销定产来缓解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同时,要加快技术改造,提速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淘汰或减少低端产品的生产。建议企业倡导技术营销,提高电工钢应用和销售价值。
电工钢产业要继续大力推广高性能电工钢,提升企业对高性能电工钢生产的技术能力和产品比例,促进下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研究建立电工钢价格指数分析平台,定期数据分析和数据公布,帮助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了解和掌握电工钢的价格走势和未来需求变化,为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排产、采购、经营提供服务参考;加强检查和监管力度,全面禁止“二次油片”和非标产品的使用;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与国际接轨,建立电工钢进口质量认证机制。
与此同时,要以标准为准绳,用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建议加快标准的推进力度,力争在2015年6月底完成标准的审定和发布工作,2015年7月份开始在全行业中进行电工钢新标准的宣贯工作,2015年底在电工钢全行业领域全面实施新标准。二是建议强化标准的权威性,淘汰落后或低端产品,实现电工钢产品升级,引导下游行业开发高端产品、共同推进下游行业产品向小型化、节约型、高效率方向发展。三是建议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各电工钢生产企业可以有自己的企业标准,性能指标可以优于国家标准,但产品牌号编号方式应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以便用户在同一标准下判断材料的相关指标。四是建议将推荐性标准升为强制性标准,以国家标准规范市场,建立电工钢产品市场监管机构,加大对市场的抽查力度,全面清理不合格产品、非标产品的非法销售和使用,治制和净化电工钢市场环境。五是建议成立电工钢进口产品认证中心或机构,构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技术壁垒,阻止国外同质化产品市场倾销和违背标准的行为,全面推进电工钢的国产化进程。
- 上一篇:钢铁业敲定今年政策选项
- 下一篇:钢材首月出口量创新高有因可循_唐山钢铁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